Sunday, October 7, 2018

戒貪杯 - 李碧華

這是很古老的杯。

這個盛酒的器皿,據說是中國明代洪武年間,官府在景德鎮開設「御器廠」(亦名「御窰廠」——總之為皇室服務才有此「御」號),當時的瓷工都是手藝高超的能工巧匠,還別具心思。日夜研製,反覆試驗,他們成功製作了「九龍杯」。
朱元璋得到九龍杯,細心賞玩。杯心直立,中間豎一龍首,甚為精美——但,當他把酒注入,添得滿滿時,酒卻在杯的底部全漏光了,反而斟注淺平,七分滿,才可高高興興的喝酒。



原來九龍杯是利用了「虹吸原理」來製作的。
杯中龍首有巧妙之處,龍頸於杯底有小孔,杯之外底亦有一小孔,持此杯飲不可過盈,如果知足,留有餘地,止於七分,酒水便存。反之貪心過盡,不是滿到瀉,便是滿到漏,從底部漏走了,一滴也沾不上了。



自此,這九龍杯被洪武皇帝命名「公道杯」,也稱「戒貪杯」、「戒盈杯」——公道、戒貪、戒盈,不過是知其所止,知足常樂,否則「貪」字會變「貧」。貪得無厭的結果是兩手空空,咎由自取吧。



相傳,早於唐朝王家已出現過戒貪杯,是傳家寶。壽王與楊玉環婚喜之日,唐玄宗(唐明皇當時身份是新郎的父親)贈此杯,並問玉環:
「可知此杯用意?」
她道:
「父皇賜此杯,是教導我們,凡事要適度,不可過貪,否則將一無所得。」
皇含笑點首。
(但後來,他貪戀美色把媳婦封為自己貴妃,她姊妹弟兄皆列土。安祿山造反,六軍不發,她在馬嵬坡被賜白綾縊死——兩皆黯然。)



明朝那杯是再優化另製,傳世至今。

朝鮮亦傳說,一個曾深陷酒色後又幡然醒悟的回頭浪子,畢其全身精氣打造此神器,云云——朝鮮、南韓,都愛把中國的傳統節日驕世發明甚至名人名物,統統侵佔版權歸為己有,這也是另一種「貪」,別理他!


要知戒貪杯的啟示,是希望大家不要被非份的慾念所奴役,迷失自己出賣自己,氣數已盡便無法回頭。



佛教中所謂「三毒」,為「貪、嗔、痴」三種煩惱的合稱,又稱「三垢」、「三火」、「三不善根」。也有一說,不止三毒實有五毒,指「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」。


我們看看:
貪——貪婪心,不知足,慾望無邊界,貪取無厭。
嗔——分別心,易動怒、怨恨、思報復,傷害人。
痴——執着心,無知愚昧頑固,緊戀不放,因果迷亂。
慢——驕慢心,分好壞高下等級,自我感覺過份良好而驕橫。
疑——因我執、無明而懷疑一切真理,引發口業、意業、殺業,成為修行障礙。



不過不論「三毒」或「五毒」,我認為最最最大的毒是「貪」,因非份之貪,概括其他歹念,加以實行並推展。
貪乃萬惡之源。


戒貪杯已經失傳?難怪大家不明白這啟示了。
所以回看大話征垂死掙扎又難逃一死,其實道理十分顯淺,整件事情,是 689剛愎自用,為保爛台狂搬龍門趕絕有心發展電視業的港視王維基,堅不發牌,姑息亞視,爛攤子不可收拾,亦一直拖延不釘牌——是大話英成全了大話征,是貪狼(有與澳洲公司枱底交易五千萬之前科)無恥,加強了貪王之無賴。
為了賺到盡,多番反價,錯失拯救亞視的機會,直到最後仍見好不收,扭蛋扭到完蛋?真是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
貪財貪功貪權勢貪主子歡心的人,亦「大話精英」,總有點小聰明,酷愛站在高處出風頭受注目,卻一事無成還遭港人唾罵,辱及祖宗。內地無數在位或落馬的貪官污吏高幹領導,被揭發時竟可在家中搜出一噸噸現鈔、文物古玩名貴玉石,十卡貨車載走,與他們有一腿的「軍中妖姬」、「公共情婦」還驗出染上愛滋,人人自危……




https://hk.lifestyle.appledaily.com/nextplus/magazine/article/20150409/2_17520711/%E6%88%92%E8%B2%AA%E6%9D%AF-%E6%9D%8E%E7%A2%A7%E8%8F%AF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